大熟村位于镇区南偏西,村名因境内有大龙浜、辱(熟)字圩,各取一字而命名。村东傍坛丘港,南依麻溪,西接小熟村,北倚坛丘镇、泉水漾。村部驻地南前埭;90年代,易地建造在南前埭北,缩甲湾南。村总面积为1.56平方公里,辖辱(熟)、林、勉(米)字3只圩;陈家浜、鱼池湾、缩甲(脚、家)湾、罗家浜、南前埭、大龙浜、竹小湾7个自然村。
2000年7月,全村有村民小组9个;农户272户,人口967人,其中男497人,女470人。
一、区域
清乾隆前,大熟村属澄源上乡十八都十二图、十三图;乾隆后,为十七都十五图、二十一都并五图。民国时期属七区(严墓区)。民国18年(1929年)8月,部分地域属安众乡、部分地域属坛丘镇。民国23年8月,属坛丘乡。是年11月,属坛丘乡的五保、六保,共有12甲。民国37年2月,属善骏乡的三保,有9甲。
民国38年5月6日,坛丘解放,属严墓区善骏乡。1950年2月,属坛丘区坛丘乡,辖南罗、大陈2个村及坛丘区农场,后成立互助组、初级合作社。1954年7月,属盛坛区坛丘乡。1956年3月,属盛泽区坛丘乡,是年成立高级合作社时北半部属金星四社,南半部属金星九社。1958年9月,成立坛丘人民公社以营编制时北半部属一营、南半部属八营,取名为大熟大队。1962年下半年,大熟大队分设2个大队时仍为大熟大队,辖8个生产队。1981年,八队划分为2个生产队,共9个生产队。1983年7月,恢复乡建制,大队改为村,村民委员会成立。1994年5月,实行镇管村制,属坛丘镇管辖,成立村民委员会。直至2000年7月。
二、经济
(一)农业
大熟村农作物以水稻、三麦、油菜、蚕桑为主。1976年,全大队耕地面积1671.2亩,其中水稻面积1562亩,粮油总产825.5吨,蚕茧总产9.6吨,农副业总收入24.3万元。1999年,全村耕地面积857.6亩,其中水稻面积842.3亩,粮油总产529吨,蚕茧22.5吨。
(二)工业
新中国成立前,大熟村的工业只是家庭小手工业和丝织业。50年代,农民织加工绸。60年代,大队办起粮饲加工厂。70年代,大队办起袜子厂。80年代,大队办起丝织厂。1989年,村发展个体丝织厂。 1999年,全村工业产值3310万元,经济总收入2527.6万元,人均分配5388元。
三、社会事业
(一)教育
民国35年(1946年),南前埭办起1所小学,1950年,更名为南罗小学,是大熟小学的前身。1964年,大龙浜办起1所耕读小学,1969年停办。1992年9月,大熟小学并入坛丘中心小学。
(二)卫生
1969年,大队派一名青年去学习医疗技术,成为赤脚医生。1970年,大队办起医疗室。1986年,村开始创建合格卫生室。2000年7月,村有合格卫生室1所,卫生员1人。
(三)其他
1950年冬季,区在村建国有农场,1954年7月,农场撤销。1958年,大队通电话。70年代,大队筑好拖拉机路;1983年,村通自行车路;1986年,通公路。1992年起,乡在缩甲湾北征地建中心小学及希望小区。1994年,村通自来水。1997年,村通有线电视;成为吴江市电话村。
四、集体荣誉
1977~1978年,大熟大队被中共吴江县委、县政府评为“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1981年,油菜、蚕茧总产量超历史,受吴江县政府表彰。1995年,村被中共吴江市委定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示范村;共青团支部被吴江团市委评为先进团支部和先进青年之家。1997年,村党支部被中共吴江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村被吴江市定为市级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和吴江市农业科技示范村。1998年,村被市综合治理委员会命名为“安全文明村”。
五、历任党支部书记
自中共大熟村党支部组建初至2000年7月,历任支部书记(依次):陈小宝、吴巧林、傅国庆,王掌宝、计树华、计小传、王海明、计佰先、计新荣、王海明。